• 隴東報數字報

  • 掌中慶陽客戶端

  • 看清客戶端

首頁 >
華池縣:傳承非遺文化 共享非遺魅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 “ 發現 ” ,使用 “ 掃一掃 ”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華池縣作為農耕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民間文化種類繁多、底蘊深厚,隨著華池縣文化館非遺工坊成立運行,非遺文化以越來越多的方式“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群眾消遣娛樂、陶冶情操的時尚選擇。


記者走進華池縣文化館非遺工坊看到,工坊墻上掛滿了造型迥異、色彩艷麗的手工香包,市級非遺傳承人宗水紅正在為香包節縫制工藝掛件。以前,飛針走線對宗水紅來說只是個人愛好,嫻熟的手藝“藏在深閨人未識”,而現在,借助華池縣文化館非遺工坊,宗水紅等傳統手工藝人也實現了陸續向新型手工藝人的轉型??此坪唵蔚拇汤C作品,每一幅都飽含著樸實勤勞的民風民俗,一針一線都凝聚著民間藝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慶陽香包繡制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宗水紅:“慶陽香包名譽國內外,現在國家也非常重視非遺技藝的傳承和保護,我們要抓住機遇,運用好手里的一針一線,讓傳統的技藝更時尚,更實用,更美觀,就像我頭上的發箍、我這耳環呀,都是自己創作的,現在這些年輕人很喜歡?!?/p>


華池縣像宗水紅這樣的“巧手”還有很多,正是有像她們這樣勤于思考、善于發現、熱愛生活的“巧手”們,才讓有“巧兒故里”之稱的華池縣在民俗文化傳承領域越走越遠。


華池民間藝人李富梅:“以前開始我的小孩很小,他長大以后,我就出來到刺繡公司做刺繡,我從小就很喜歡香包刺繡,一針一線的做出來,掙點零花錢補貼家用,以后我們的日子就越過越紅火?!?/p>


華池民間剪紙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隴東黃土高原的群眾性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它的作者大都是勞動婦女,她們的作品剪法粗放,俗中見雅、靜中有動,是民間婚俗、喪俗里常用的環境裝扮手段和文化象征。趙星萍最擅長剪紙、刺繡等大幅民俗風情作品,其作品創意獨特、制作精美,屢獲嘉獎,趙星萍也先后被評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大師”、“甘肅民間藝術家省級非遺傳承人”等稱號。


華池剪紙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華池縣南梁紅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趙星萍:“我從事剪紙、刺繡、布貼畫工作40多年,所以年紀有點大,但我從沒有放棄過,我通過剪紙、刺繡、布貼畫的融合美化,現在已經做到了產品的實用性和文旅大融合,以后呢繼續把我們慶陽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做到精美、個性、獨特,帶領更多的年輕人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p>

華池縣擁有南梁說唱、鎮莊獸雕刻藝術、華池剪紙、隴東民歌、華池嗩吶藝術5個省級非遺傳承項目,14個市級項目,50項個縣級項目。目前有從事香包刺繡、布貼畫項目的企業3個,帶動從業人員近8000人,極大地推動了華池傳統文化和產業的發展。


華池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張慧嵐:“華池縣按照文化為魂、旅游為體、康養為用的發展思路,深度挖掘境內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和民間藝術資源,高舉紅色南梁大旗,以文化為核心,旅游為載體,項目為支撐,市場為導向,構建“三區兩線”文旅融合發展格局,全方位推動優秀文化產品和旅游服務融入文旅產業鏈,延伸產業鏈,培育新業態,傳播華池民俗文化,堅持不懈推進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保ㄈA池融媒全媒體記者:李宇晶)


編輯:吳樹權
相關稿件


真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