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隴東報數字報

  • 掌中慶陽客戶端

  • 看清客戶端

首頁 > 縣區  > 合水
“相約圣象福地 探尋合水之美”陜甘寧毗鄰地區文學采風活動舉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 “ 發現 ” ,使用 “ 掃一掃 ”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8月16日至17日,由合水縣委、合水縣人民政府主辦,政協合水縣委員會承辦,合水縣委宣傳部、合水縣文聯協辦的“相約圣象福地 探尋合水之美”陜甘寧毗鄰地區文學采風活動舉行。

活動邀請《西安晚報》副刊部主任、中國散文學會理事、西安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高亞平,寧夏詩歌學會副會長、《六盤山》雜志副主編單永珍,寧夏作協詩歌學會會長王懷凌,《平涼日報》副刊部主任、甘肅省詩詞學會新詩委員會主任、甘肅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平涼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何小龍,《蘭州日報》副刊編輯王歡,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新消息報》人文編輯倪會智及多名慶陽市作家參與文學采風活動。

此次文學采風活動旨在立足合水生態康養的獨特優勢和“五張名片”(黃河象故里、秦直道要沖、子午嶺腹地、古石刻之鄉、紅二十六軍搖籃)文化內涵,通過實地采風,真情傾聽合水發展的鏗鏘足音,生動謳歌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的火熱實踐,為助力合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撐。

作家們表示,采風活動結束后,將集中精力進行文學作品的創作,以各具特色的文學筆觸和風格不一的文學樣式挖掘書寫合水故事,展現合水縣獨特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態之美,以文學力量助推合水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并引領推動合水縣文學的繁榮和發展。據了解,這些作品將陸續在《西安晚報》《蘭州日報》《銀川日報》《平涼日報》《六盤山》《隴東報》等報刊和新媒體平臺發布。

邀請嘉賓簡介

1

高亞平:陜西長安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西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西安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著有長篇小說《南山》,散文集《草木之間》《長安物語》《愛的四季》等,曾獲中國報人散文獎、汪曾祺散文獎、冰心散文獎等多個獎項。

2

單永珍:中國作協會員,寧夏詩歌學會副會長。著有詩集《咩咩哞哞》等六部。獲寧夏文藝獎、《黃河》年度文學獎等獎項,作品被譯為英文、阿拉伯文、韓文等。

3

王懷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寧夏詩歌學會會長。出版詩集《大地清唱》《風吹西海固》《草木春秋》《中年生活》《靜謐》及散文集《吾土吾鄉》。

4

何小龍:中國作協會員,平涼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散文、散文詩、詩歌作品散見于《詩刊》《星星》《草堂》《詩歌月刊》《詩林》《中國詩歌》《中國詩人》《星河》《山東文學》《奔流》《鹿鳴》《散文詩》《海外詩刊》《散文選刊》《華夏散文》《劍南文學》《北方文學》泰國《中華日報》《菲律賓商報》等國內外百余家刊物。出版文集11部,4部榮獲甘肅黃河文學獎、平涼市崆峒文藝獎、崆峒涇河文藝獎,創作長篇小說2部。

5

王歡:《蘭州日報》副刊資深編輯,副高職稱,2008年開始擔任副刊編輯,散文詩歌散見于《蘭州日報》《蘭州晚報》《西北軍事文學》《飛天》《金城》等報刊。

6

倪會智: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新消息報》人文編輯。作品多次獲得寧夏新聞獎、全國都市報新聞獎。有散文發表于《朔方》等文學期刊。

慶陽采風作家簡介    

馬野: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業余文學創作,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南方周末》《詩刊》《星星詩刊》《讀書》《散文》《飛天》等報刊發表詩、散文、小說等多種題材的作品,兩篇作品被《新華文摘》轉載,一篇入選高職大?!墩Z文》教材,出版個人文學作品集《獨屋里的燈》。

李安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小說散文評論集《第二十四橋》、散文集《旋轉》《風在語》、評論集《置喙之詞》?,F為慶陽市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文字散見于《飛天》《延河》《黃河文學》《奔流》《雪蓮》等刊物,入選《中國非主流散文精選》《中國散文家代表作品選》《中國散文精選300篇》《中國精短散文1949-2015》等版本,獲第四屆黃河文學獎散文獎、第二屆甘肅文藝評論獎。

申萬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慶陽市作協副主席,《北斗》文學特邀編輯。在《詩刊》《星星詩刊》《詩選刊》《詩潮》《綠風》《詩歌月刊》《揚子江》《飛天》《朔方》《上海文學》《北方文學》《青海湖》《黃河文學》《北方作家》《人民日報》《北美楓》(加拿大)等公開刊物上發表作品多篇。作品入選《新時期甘肅文學作品選》《飛天60年典藏》《甘肅的詩》《語文教學與研究》《春天的光線》《新銳詩歌》《中國當代網絡詩歌年選》等幾十種選本。出版詩集《心靈的微笑》《心靈的天空》《心靈的拓片》《心靈的家園》《心上地》等。

段若兮:北京師范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辦研究生班文學碩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詩集《春山空靜》《人間煙火》《去見見你的仇人》。作品入選“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參加詩刊社第33屆青春詩會。魯迅文學院第34期高研班學員。入選甘肅省第三屆、第四屆“詩歌八駿”,獲第十屆敦煌文藝獎,第六屆、第七屆黃河文學獎,第十一屆李夢陽文藝獎,首屆南梁文藝獎,石峁文學詩歌提名獎等?,F供職于慶陽文學院。

何新軍:甘肅省作協會員。散文作品見于《飛天》《四川文學》《山西文學》《廣西文學》《湘江文藝》等雜志。作品入選《2010年中國精短美文精選》《中學生閱讀(高中版)2011年度佳作選》等選本。出版散文隨筆集《回聲》《左耳里的村莊》。

鄭曉紅: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學會會員,隴原讀書會發起人,當選中國教育報2017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已出版散文集《曠野上的牧歌》《天籟》《塬上筆記》。

趙會寧: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文學》簽約作家,作品散發于《人民日報》《延河》《散文詩》《東京文學》《中國青年作家報》《甘肅日報》。散文《村莊在上》在第二屆“范仲淹散文全國散文征文大賽”中獲二等獎。

董培華: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近十萬字散見于《甘肅日報》《西安晚報》《隴東報》等。多篇文章被慶陽市融媒體中心“一點慶陽”欄目播出。

祿永峰: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甘肅兒童文學八駿之一。作品發表于《人民文學》《四川文學》《湖南文學》《湘江文藝》等文學期刊,并被《散文選刊》《作家文摘》《海外文摘》等轉載。出版散文集《風吹過村莊》。曾獲冰心兒童文學獎。

采風點精彩回顧     

·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是合水縣委、縣政府為保護優秀民族文化遺產,促進合水文化旅游事業,振興合水經濟,修建的甘肅省首家以“古石刻”為展覽主題的特色博物館,博物館共10個展廳,館藏各類文物3000多件,其中古石刻藝術品500多件。

·合水縣肖咀鎮把鄉賢統戰工作作為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和助推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點,精心打造鐵趙鄉賢記憶園,通過發揮鄉賢作用,推動鄉賢回歸、鄉賢引路、鄉賢共建,有力助推鄉鎮鄉村振興。

·合水縣太莪鄉北掌村依托安集古堡大作文農旅融合文章,積極動員黨員群眾,探索發展綠色農業、有機農業,變革農業發展模式,打造農業品牌。輻射帶動全村發展家庭農場、休閑農業、有機農業、特色民宿,促使村道變景區、民舍變民宿,逐步形成集特色美食、鄉村旅游、田園風光為一體的庭院經濟示范帶。

·“黃河古象”,1973年春,合水縣板橋修建水電站的民工們,在馬蓮河畔一個名叫木瓜溝嘴的地方意外發現。后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甘肅省、慶陽地區、合水縣文化部門組成的發掘隊,共同挖掘出迄今世界上時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個體最大的劍齒象化石。因其發掘于黃河流域,故而命名為“黃河古象”。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合水特有的體量巨大的自然奇觀紅土林。紅土林景區位于合水縣太莪鄉邢坪村,沿瓦崗川呈帶狀分布。全長20多公里,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紀,距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

·千年古槐位于合水縣蒿咀鋪鄉張舉塬村前塬自然村,古槐主干高約6米,身圍9.96米。主干上分為九個大股,猶如九條飛龍欲上云霄。據林業專家考證,這棵槐樹已有1300史余年的樹齡,應是中唐時期栽植。

姊妹湫景點位于合水縣蒿咀鋪鄉張舉塬村,是一處深10余米,面積約130平方米,積水1000多方,水呈深黑色的天然堰塞湖。月牙形外圍淺水處,蘆葦叢生,郁郁蔥蔥。漫游于湫邊,有無限樂趣。

恢宏偉大的秦直道承載著古老的文明和歷史,距今已有2200多年年歷史。秦直道合水段位于合水縣內東部,分布在子午嶺林區,整體呈南北走向。秦直道自寧縣入合水縣界后,沿陜甘兩省交界處的子午嶺主山脊由南蜿蜒北行,貫穿固城、太莪、太白、蒿咀鋪四鄉鎮,止于合水縣與華池縣接壤處麻籽崾峴山梁上。

合水縣太白鎮把水稻產業作為鄉村振興和紅色康養旅游的主抓手,立足資源稟賦,不斷創模式、調結構、勇探索、重實踐、求突破,持續推動水稻產業擴規增產、提質增效。同時,劃定秧苗培育區、稻漁共作區、農事體驗區、稻田認領區四大區塊,打造了集水稻種植、魚蝦養殖、康養旅游于一體的農旅融合產業示范點。

陜甘紅軍紀念館位于陜甘交界森林茂密的子午嶺腹地,太白起義原址太白鎮,是慶陽市紅色旅游的重要支撐點,延安、南梁紅色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先后被命名為甘肅省第五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甘肅省第七批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21年6月,入選人民網100個紅色紀念館云展廳。為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全力搞好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子午嶺花溪谷生態旅游景區,是合水縣子午嶺國家級森林公園太白川片區曹家寺景區的核心區,是按照“全景式打造、全季節體驗、全產業發展、全社會參與、全方位服務、全區域管理”發展模式,加快推進全域旅游的破題之作,也是推動康養產業發展的引擎核極。

編輯:趙星澤責任編輯:吳樹權
相關稿件


真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